党报头条官网>>社会治理
把沙草产业推向全世界
——评析书籍《大漠甘露》、《铸魂草原》
    来源:实践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3-08-28 23:0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就是这样一个揭示生态建设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5f53f569c798dfee55ba7dfca8a83224.jpg


  《大漠甘露》、《铸魂草原》这两本书由夏日先生编著,夏日先生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历任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盟委宣传部科长、文化局副局长、行署副秘书长、盟委副书记兼盟长,乌海市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十四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第八届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参与发起创立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并担任会长两届、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担任副会长一届、会长一届。主编“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理论实践丛书(3卷本)”“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探微丛书(5卷本)”。著有文集《沙产业与草产业》《草产业与草原畜牧业》等。夏日先生结合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加之对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分类、专题论述,最后形成了完整、全面、系统的理论读本——《大漠甘露》、《铸魂草原》。

30b5c26870dc30b8a5714fdf25ccf19a.png


  《大漠甘露》是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系统解读,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是钱学森论沙产业,是钱学森论述沙产业理论的全部文章、讲话和书信;第二篇是作者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包括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概念,创立沙产业理论多年来,内蒙古的实践活动和初步总结。在对实践活动的总结中,集中概括了20项农业型沙产业,包括在沙漠沙地已经成功培育的生物品种和部分企业的实践情况。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指导意义。


  《铸魂草原》是对“钱学森草产业理论”的系统解读,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是“钱学森论草产业”,是钱学森论述草产业理论的文章、讲话和书信,也有钱学森论述农业产业革命的部分书信;第二篇是“钱学森草产业理论探索”,是作者对钱学森草产业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的心得体会和相关情况介绍,让我们充分了解到钱学森草产业理论发展战略意义。

0b727c6e279fb67b30b4e15cbd591dd1.jpg


  因为对沙草业的重视,夏日先生反复研读了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的论述,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到中国的绿色发展“必须服从世界趋势,走新技术革命的道路”,必须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草原和沙漠”,通过高科技和大市场,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这是创新的阳光产业、节水农业,也是新型的系统工程、知识经济。农业系统工程用到草产业、沙产业,就能大显身手;要绿化、转化、产业化“三化互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统一”。既要保护环境又要促进农牧业发展,不能只以绿色画句号。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向草原沙漠要效益,向市场要红利。必须坚持五条标准:太阳能的转化效益、知识的密集程度、是否与市场接轨、是否保护环境和是否可持续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新模式:“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双赢,富民强国结合”。


  《大漠甘露》、《铸魂草原》两本书突出发挥专业优势、理论优势、学术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地方特色,推动沙草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是研究内蒙古沙漠沙地、沙草产业领域的重要史料,是业内的精品力作,填补中国沙产业草产业领域文献空白,为中国和世界沙产业草产业、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式样板、中国方案。


  “草业”一词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原本也是没有的。长期以来,草原只作为一种土地资源被动地用于粗放型的畜牧生产,附属于传统农业之中,人们对立草为业,科学管理和经营草原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草原草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使之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产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钱学森是中国草业科学的创始人,最早提出了这门学科。1984年6月,钱学森在《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草业的重要性、描绘了草业的广阔前景,并特别举例说:“内蒙古有13亿亩草原,如果下决心抓草业,可是件大事。”这是他在国内外首次正式提出“草业”一词。1984年12月,钱学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所作的学术报告中又提出了“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科学构想。在这一构想中,草产业、沙产业和农业、林业、海业共同构成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草业产业是草原的经营和生产,应当突破传统放牧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把草业变成知识密集的产业。”这是他第一次对草业进行了定义,并对草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后,钱学森对草业的内涵又进行了不断完善和诠释。


  钱学森爱草、重草,源于他对草原地区的亲身感受和科学思考,源于他对草原地区发展的一片情怀,源于他执著的民族责任心。他不顾已经年逾古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发展草业奔走呼吁。仅1983年至1999年的16年间,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通信达186封,其中涉及草产业内容的就有47封,包括同国家领导人、知名专家、部门领导、科研人员、基层同志和编辑记者的通信。晚年,钱学森坚决辞去了一系列职务、荣誉,却破例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并同意草业委员会用他的名字设置“钱学森草产业科学奖金”,这是钱学森第一次同意用自己的名字设奖。


  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本质特征是: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是又一种土地资源,有着阳光充沛、积温高、温差大的优势,缺点是干旱少水。关键是要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让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为人类服务,创造财富,生产食品、药品和油类。人类利用密集的高新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在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上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以太阳光为能源,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行种养加科工贸一条龙式的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大农业生产,并运用系统工程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进行管理组织经营,保证能使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沙漠戈壁上还有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可以是一项非常宏大的产业。


  如今沙草产业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果,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大农业。


  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已初步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我们防沙治沙、科学用沙的实践,也正引导人们走出“沙漠是地球癌症”的认识误区。只要我们换种思维看沙漠,用科学的资源观、沙漠观,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就能向沙漠、草原要效益,要富裕,实现“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创造财富”的目标。


  2023年7月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暨《内蒙古自治区志·沙漠志》《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探索》首发式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局长张建龙,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钱学森生前秘书顾吉环等出席座谈会。来自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等部门,及区内外领导专家和有代表性地区的老领导、专家、企业家代表,中央驻区媒体代表及内蒙古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等13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沙漠志》及夏日先生编著的《大漠甘露》、《铸魂草原》丛书,进行了深入座谈和研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让我们了解到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及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也是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也让我们深刻体悟了“钱学森沙产业理论”“钱学森论草产业”“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探索”的重要性;更让我们对沙、草产业理论的心路历程有了全新的体会。


  继续持之以恒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好内蒙古沙草产业向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把沙草产业推向全世界
来源:实践杂志社 2023-08-28 23:04:58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就是这样一个揭示生态建设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大漠甘露》、《铸魂草原》这两本书由夏日先生编著,夏日先生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历任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盟委宣传部科长、文化局副局长、行署副秘书长、盟委副书记兼盟长,乌海市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十四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第八届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参与发起创立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并担任会长两届、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担任副会长一届、会长一届。主编“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理论实践丛书(3卷本)”“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探微丛书(5卷本)”。著有文集《沙产业与草产业》《草产业与草原畜牧业》等。夏日先生结合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加之对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分类、专题论述,最后形成了完整、全面、系统的理论读本——《大漠甘露》、《铸魂草原》。《大漠甘露》是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系统解读,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是钱学森论沙产业,是钱学森论述沙产业理论的全部文章、讲话和书信;第二篇是作者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包括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概念,创立沙产业理论多年来,内蒙古的实践活动和初步总结。在对实践活动的总结中,集中概括了20项农业型沙产业,包括在沙漠沙地已经成功培育的生物品种和部分企业的实践情况。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指导意义。《铸魂草原》是对“钱学森草产业理论”的系统解读,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是“钱学森论草产业”,是钱学森论述草产业理论的文章、讲话和书信,也有钱学森论述农业产业革命的部分书信;第二篇是“钱学森草产业理论探索”,是作者对钱学森草产业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的心得体会和相关情况介绍,让我们充分了解到钱学森草产业理论发展战略意义。因为对沙草业的重视,夏日先生反复研读了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的论述,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到中国的绿色发展“必须服从世界趋势,走新技术革命的道路”,必须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草原和沙漠”,通过高科技和大市场,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这是创新的阳光产业、节水农业,也是新型的系统工程、知识经济。农业系统工程用到草产业、沙产业,就能大显身手;要绿化、转化、产业化“三化互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统一”。既要保护环境又要促进农牧业发展,不能只以绿色画句号。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向草原沙漠要效益,向市场要红利。必须坚持五条标准:太阳能的转化效益、知识的密集程度、是否与市场接轨、是否保护环境和是否可持续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新模式:“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双赢,富民强国结合”。《大漠甘露》、《铸魂草原》两本书突出发挥专业优势、理论优势、学术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地方特色,推动沙草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是研究内蒙古沙漠沙地、沙草产业领域的重要史料,是业内的精品力作,填补中国沙产业草产业领域文献空白,为中国和世界沙产业草产业、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式样板、中国方案。“草业”一词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原本也是没有的。长期以来,草原只作为一种土地资源被动地用于粗放型的畜牧生产,附属于传统农业之中,人们对立草为业,科学管理和经营草原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草原草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使之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产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钱学森是中国草业科学的创始人,最早提出了这门学科。1984年6月,钱学森在《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草业的重要性、描绘了草业的广阔前景,并特别举例说:“内蒙古有13亿亩草原,如果下决心抓草业,可是件大事。”这是他在国内外首次正式提出“草业”一词。1984年12月,钱学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所作的学术报告中又提出了“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科学构想。在这一构想中,草产业、沙产业和农业、林业、海业共同构成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草业产业是草原的经营和生产,应当突破传统放牧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把草业变成知识密集的产业。”这是他第一次对草业进行了定义,并对草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后,钱学森对草业的内涵又进行了不断完善和诠释。钱学森爱草、重草,源于他对草原地区的亲身感受和科学思考,源于他对草原地区发展的一片情怀,源于他执著的民族责任心。他不顾已经年逾古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发展草业奔走呼吁。仅1983年至1999年的16年间,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通信达186封,其中涉及草产业内容的就有47封,包括同国家领导人、知名专家、部门领导、科研人员、基层同志和编辑记者的通信。晚年,钱学森坚决辞去了一系列职务、荣誉,却破例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并同意草业委员会用他的名字设置“钱学森草产业科学奖金”,这是钱学森第一次同意用自己的名字设奖。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本质特征是: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是又一种土地资源,有着阳光充沛、积温高、温差大的优势,缺点是干旱少水。关键是要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让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为人类服务,创造财富,生产食品、药品和油类。人类利用密集的高新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在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上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以太阳光为能源,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行种养加科工贸一条龙式的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大农业生产,并运用系统工程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进行管理组织经营,保证能使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沙漠戈壁上还有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可以是一项非常宏大的产业。如今沙草产业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果,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大农业。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已初步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我们防沙治沙、科学用沙的实践,也正引导人们走出“沙漠是地球癌症”的认识误区。只要我们换种思维看沙漠,用科学的资源观、沙漠观,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就能向沙漠、草原要效益,要富裕,实现“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创造财富”的目标。2023年7月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暨《内蒙古自治区志·沙漠志》《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探索》首发式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局长张建龙,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钱学森生前秘书顾吉环等出席座谈会。来自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等部门,及区内外领导专家和有代表性地区的老领导、专家、企业家代表,中央驻区媒体代表及内蒙古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等13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沙漠志》及夏日先生编著的《大漠甘露》、《铸魂草原》丛书,进行了深入座谈和研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伟大的实践,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让我们了解到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及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也是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也让我们深刻体悟了“钱学森沙产业理论”“钱学森论草产业”“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探索”的重要性;更让我们对沙、草产业理论的心路历程有了全新的体会。继续持之以恒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好内蒙古沙草产业向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