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名家论道
李耐因:《不朽的友谊》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作者:张继民 发布时间:2021-10-19 09:2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宣部主管的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在新华社总编辑穆青同志直接关心下,1980年底我离开新华社总编室秘书岗位,调入国内部文教组任科技记者,组长便是李耐因。1950年11月,新华社陈伯坚等首批随军入朝后不久,李耐因等就被派往朝鲜前线采访。写出了《不朽的友谊》(刊于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1955年版)。长于新闻采编的他,后期又有《站在战斗前列的人》、《“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作品(1977年),被纳入中学教科书,化为历史的永恒。


6d1a7bc601726d2b7ed0d89c4e6d544f.jpg

1951年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期间,新华社记者李耐因随志愿军26军采访。这是他(右)在临时搭起的防空棚下,摊开地图向军队参谋人员了解战况。


3c9cffa3076269dddda7ae5af12598d8.jpg

1950年12月26日,新华社随志愿军东线兵团采访记者,在完成长津湖战役报道任务后回到兵团部。这是徐熊(前)、李耐因在朝鲜永兴郡北山里朝鲜农民家中留影。


  李耐因原名张宝业,192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县。1944年8月参加革命,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山东渤海军区、第三野战军三纵队(22军)从事战地报道。赴朝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记者。回国后,任国内部文教组组长、国内部副主任、新华社《瞭望》杂志总编辑。


  精于新闻报道的他,是位可敬的长者,对我的业务成长指导甚多,至今还存有他为我改稿的珍贵笔迹。刚当记者不久的我,业务上较为生疏,为了培养我,1981年底,他派我赴湖南学习采访。湖南分社派出分社青年记者陈雅妮带我出行,前往衡阳、邵阳地区。我们无报道计划,无报道题目,全凭新闻敏感随机捕捉新闻,不废努力,真的抓到了一批“活鱼”发往总社。尔后我们又写信向他汇报。他将我们信件内容,还有他的肯定性意见合成文章,以“国内部文教组”名义,刊在新华社内部刊物《新闻业务》上。


39f47c642868e3f578760347ce8383ee.jpg

1982年元旦后,陈雅妮(前排左)与笔者(后排中),在湖南某中学采访后与校领导合影。


80e581a960809e8853df294021bb2b84.jpg

a57d3f6f018cb26a14d88e37b50302e3.jpg

  李耐因以“文教记者的两封来信”为题合成文章,刊于1982年1月30日《新闻业务》。


  回到北京后,他又“赶”我赴黑龙江省采访,仍无题目,自己靠新闻敏感去抓新闻。他认为,年轻记者天天泡在北京跑机关,拿二手或三手材料写新闻,不会有出息。压力山大的我,感到抓不着新闻不好向组长交差,脑袋如同雷达扫瞄仪,时刻筛选新闻亮点,马不停蹄地跑了嫩江、齐齐哈尔、黑河、伊春、牡丹江等地,收获不小。在黑河,我拿到黑河中级法院倒卖土地证据,直接找法院院长核实。问他作为执法部门为何干违法的事?回到北京写了内参,时任农业部副部长朱荣马上批示,作为内部文件转发。


  长期坚持写信给年轻记者,与他们谈业务,或肯定或提示或希望,让不少新华社记者受益。在新华社,提起李耐因这些高尚行为,无不赞赏,被视为德高望重的楷模。


  一次有人告诉我,李耐因在“新华社高层新闻业务研讨班”上,讲新闻敏感时以我为例,说张继民不但捕捉到世界性大新闻,还成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非常难能可贵。“真的吗?”我找到了刊他讲话文章。读后令我格外感动!老领导还象当年那样,关注着我的业务进步。2006年,我负责编辑《新华社国内部简史》,需要充实材料去他家拜访,这是我与老领导最后一次交谈。(待续)

责任编辑:夏梦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李耐因:《不朽的友谊》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2021-10-19 09:25:13
      在新华社总编辑穆青同志直接关心下,1980年底我离开新华社总编室秘书岗位,调入国内部文教组任科技记者,组长便是李耐因。1950年11月,新华社陈伯坚等首批随军入朝后不久,李耐因等就被派往朝鲜前线采访。写出了《不朽的友谊》(刊于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1955年版)。长于新闻采编的他,后期又有《站在战斗前列的人》、《“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作品(1977年),被纳入中学教科书,化为历史的永恒。1951年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期间,新华社记者李耐因随志愿军26军采访。这是他(右)在临时搭起的防空棚下,摊开地图向军队参谋人员了解战况。1950年12月26日,新华社随志愿军东线兵团采访记者,在完成长津湖战役报道任务后回到兵团部。这是徐熊(前)、李耐因在朝鲜永兴郡北山里朝鲜农民家中留影。李耐因原名张宝业,192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县。1944年8月参加革命,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山东渤海军区、第三野战军三纵队(22军)从事战地报道。赴朝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记者。回国后,任国内部文教组组长、国内部副主任、新华社《瞭望》杂志总编辑。精于新闻报道的他,是位可敬的长者,对我的业务成长指导甚多,至今还存有他为我改稿的珍贵笔迹。刚当记者不久的我,业务上较为生疏,为了培养我,1981年底,他派我赴湖南学习采访。湖南分社派出分社青年记者陈雅妮带我出行,前往衡阳、邵阳地区。我们无报道计划,无报道题目,全凭新闻敏感随机捕捉新闻,不废努力,真的抓到了一批“活鱼”发往总社。尔后我们又写信向他汇报。他将我们信件内容,还有他的肯定性意见合成文章,以“国内部文教组”名义,刊在新华社内部刊物《新闻业务》上。1982年元旦后,陈雅妮(前排左)与笔者(后排中),在湖南某中学采访后与校领导合影。李耐因以“文教记者的两封来信”为题合成文章,刊于1982年1月30日《新闻业务》。回到北京后,他又“赶”我赴黑龙江省采访,仍无题目,自己靠新闻敏感去抓新闻。他认为,年轻记者天天泡在北京跑机关,拿二手或三手材料写新闻,不会有出息。压力山大的我,感到抓不着新闻不好向组长交差,脑袋如同雷达扫瞄仪,时刻筛选新闻亮点,马不停蹄地跑了嫩江、齐齐哈尔、黑河、伊春、牡丹江等地,收获不小。在黑河,我拿到黑河中级法院倒卖土地证据,直接找法院院长核实。问他作为执法部门为何干违法的事?回到北京写了内参,时任农业部副部长朱荣马上批示,作为内部文件转发。长期坚持写信给年轻记者,与他们谈业务,或肯定或提示或希望,让不少新华社记者受益。在新华社,提起李耐因这些高尚行为,无不赞赏,被视为德高望重的楷模。一次有人告诉我,李耐因在“新华社高层新闻业务研讨班”上,讲新闻敏感时以我为例,说张继民不但捕捉到世界性大新闻,还成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非常难能可贵。“真的吗?”我找到了刊他讲话文章。读后令我格外感动!老领导还象当年那样,关注着我的业务进步。2006年,我负责编辑《新华社国内部简史》,需要充实材料去他家拜访,这是我与老领导最后一次交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