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红色经典
【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报道④】沙河市烈士陵园
英雄血洒京畿山 传承精神建家园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霍相博 发布时间:2021-08-20 16:0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6d4d9e04e8fbbeafe13fb42f3287b72a.jpg

近日,杨春增烈士的妹妹杨素果,在沙河市烈士陵园讲述杨春增的革命事迹。记者 霍相博 摄


  太行山南段东麓,冀南平原西侧,坐落在京广铁路河北省沙河市火车站东侧的沙河市烈士陵园古柏苍翠,殿堂整洁。陵园中央,一座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陡然矗立,正面镌刻的“杨春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所陵园的建立,与69年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杨春增烈士密不可分。


  1951年,杨春增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四团四连三排副排长。1952年8月,在坚守标号“五四一”高地的京畿山阵地时,杨春增面对十余名冲上阵地的敌人,毅然举起仅剩的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


  为了纪念他,当地政府在1962年修建了杨春增烈士纪念塔。1984年,纪念塔重修,并新建了杨春增烈士纪念馆。经过多次改造和完善,今年6月,沙河市烈士陵园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六批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雄总被后人铭记。摩挲着纪念馆中的塑像,杨春增烈士的妹妹杨素果缓缓讲述起哥哥的往事。


  “哥哥1929年出生在沙河西八里庄村,从小在苦水里泡大。”杨素果说,由于家庭贫苦,杨春增七岁便给财主放牛,十一岁沿街乞讨,十三岁时跟着邻居到百里之外的铁矿做苦工,苦干了一个冬天才为家里背回四升半谷子。


  忍饥、受冻、挨打,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在杨春增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深深的烙印。


  1945年,16岁的杨春增几经波折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正守卫山城重庆的杨春增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万千英雄儿女一道赴朝作战。


  1952年8月,杨春增跟随部队占领了敌人重点防御阵地——541高地,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敌人随即展开疯狂反扑。身为排长的杨春增冷静指挥,在炮火猛攻和飞机轮番轰炸下,坚守阵地一昼夜,最后防御工事几近被炸平,弹药也消耗殆尽。面对即将冲上来的敌人,杨春增命令仅剩的一名战友回撤大部队报信,自己紧握仅存的一颗反坦克手雷冲入敌群,用生命保卫了阵地安全。


  壮士跃马“三八线”,英雄血洒京畿山。为纪念其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春增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素果说,赴朝鲜途中,哥哥在火车经过家乡时从车窗投下了一封信,“信里说‘等打胜仗,儿一定回家伺候您老人家,车窗口看到咱家乡变了样,我心里真高兴’。他也许最期盼的是父老乡亲们不再像他那样吃苦受穷,可是这些他再也看不见了。”


  59年来,沙河市烈士陵园几经扩建,早已成为沙河人民重温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的地标建筑。而在杨春增革命精神熏陶下成长的新一代沙河人,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着先烈们心中期盼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


  “从小听着杨春增烈士的事迹长大,他英勇顽强、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当下,我们更应该珍惜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定,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马星是沙河市九月厨具有限公司玻璃加工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在外地学有所成后选择返乡就业,把汗水挥洒在家乡的热土上。


  玻璃加工企业如何革除旧弊病,蹚出新路子?马星介绍,通过不断摸索尝试,他与技术团队一道攻坚克难,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率先让落后的生产线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该企业为众多知名厨具品牌商供应玻璃厨具配件,日均产量15万片,其中40%出口海外。


  九月厨具的转变,是沙河市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缩影。据统计,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批科技含量高、基本无污染的新型工业企业落地生根。2020年,云集大量工业企业的沙河经济开发区进出口总值完成1.3亿美元。同年,沙河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5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4元。


  “现在不光钱包鼓起来了,生活环境也有了大改观。”在沙河市太行大街,马星边走边介绍,以前街边都是小商铺,不仅看起来破旧,行人走路也不方便。现在通过改造提升,不仅路宽了,花草树木也多了起来,一座座小公园也成了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发扬革命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为家乡建设出力,就是对先烈英灵最好的慰藉。”马星说。


  (记者 霍相博)

责任编辑:王文钰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英雄血洒京畿山 传承精神建家园
来源:河北日报 2021-08-20 16:09:45
      近日,杨春增烈士的妹妹杨素果,在沙河市烈士陵园讲述杨春增的革命事迹。记者霍相博摄太行山南段东麓,冀南平原西侧,坐落在京广铁路河北省沙河市火车站东侧的沙河市烈士陵园古柏苍翠,殿堂整洁。陵园中央,一座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陡然矗立,正面镌刻的“杨春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所陵园的建立,与69年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杨春增烈士密不可分。1951年,杨春增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四团四连三排副排长。1952年8月,在坚守标号“五四一”高地的京畿山阵地时,杨春增面对十余名冲上阵地的敌人,毅然举起仅剩的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为了纪念他,当地政府在1962年修建了杨春增烈士纪念塔。1984年,纪念塔重修,并新建了杨春增烈士纪念馆。经过多次改造和完善,今年6月,沙河市烈士陵园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六批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雄总被后人铭记。摩挲着纪念馆中的塑像,杨春增烈士的妹妹杨素果缓缓讲述起哥哥的往事。“哥哥1929年出生在沙河西八里庄村,从小在苦水里泡大。”杨素果说,由于家庭贫苦,杨春增七岁便给财主放牛,十一岁沿街乞讨,十三岁时跟着邻居到百里之外的铁矿做苦工,苦干了一个冬天才为家里背回四升半谷子。忍饥、受冻、挨打,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在杨春增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深深的烙印。1945年,16岁的杨春增几经波折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正守卫山城重庆的杨春增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万千英雄儿女一道赴朝作战。1952年8月,杨春增跟随部队占领了敌人重点防御阵地——541高地,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敌人随即展开疯狂反扑。身为排长的杨春增冷静指挥,在炮火猛攻和飞机轮番轰炸下,坚守阵地一昼夜,最后防御工事几近被炸平,弹药也消耗殆尽。面对即将冲上来的敌人,杨春增命令仅剩的一名战友回撤大部队报信,自己紧握仅存的一颗反坦克手雷冲入敌群,用生命保卫了阵地安全。壮士跃马“三八线”,英雄血洒京畿山。为纪念其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春增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素果说,赴朝鲜途中,哥哥在火车经过家乡时从车窗投下了一封信,“信里说‘等打胜仗,儿一定回家伺候您老人家,车窗口看到咱家乡变了样,我心里真高兴’。他也许最期盼的是父老乡亲们不再像他那样吃苦受穷,可是这些他再也看不见了。”59年来,沙河市烈士陵园几经扩建,早已成为沙河人民重温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的地标建筑。而在杨春增革命精神熏陶下成长的新一代沙河人,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着先烈们心中期盼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从小听着杨春增烈士的事迹长大,他英勇顽强、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当下,我们更应该珍惜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定,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马星是沙河市九月厨具有限公司玻璃加工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在外地学有所成后选择返乡就业,把汗水挥洒在家乡的热土上。玻璃加工企业如何革除旧弊病,蹚出新路子?马星介绍,通过不断摸索尝试,他与技术团队一道攻坚克难,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率先让落后的生产线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该企业为众多知名厨具品牌商供应玻璃厨具配件,日均产量15万片,其中40%出口海外。九月厨具的转变,是沙河市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缩影。据统计,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批科技含量高、基本无污染的新型工业企业落地生根。2020年,云集大量工业企业的沙河经济开发区进出口总值完成1.3亿美元。同年,沙河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5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4元。“现在不光钱包鼓起来了,生活环境也有了大改观。”在沙河市太行大街,马星边走边介绍,以前街边都是小商铺,不仅看起来破旧,行人走路也不方便。现在通过改造提升,不仅路宽了,花草树木也多了起来,一座座小公园也成了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发扬革命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为家乡建设出力,就是对先烈英灵最好的慰藉。”马星说。(记者霍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