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党史博览
打着补丁的裤子 碟子当盖的茶缸 用降落伞做的衣服
从珍贵文物看百年初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1-06-22 15:4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七一”临近,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场馆吸引大量年轻人“打卡”,参访革命遗址、重温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蔚然成风。


  毛泽东打着补丁的裤子、周恩来用碟子当盖的茶缸、彭德怀用降落伞做的衣服……走进红色场馆,一个个老物件,一段段老故事,无声诉说着一个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如何努力清扫党员干部作风上的尘埃,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如何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1 周恩来为何要用碟子当茶缸盖?陈毅托人送来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周恩来为什么没有立即使用?


  走进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着的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周恩来正奋笔疾书,照片左下角是一个用碟子做盖的茶缸。


  周恩来为何要用碟子当茶缸盖呢?这个看似普通的粗瓷小碟,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精神的生动写照。


  时间回到1948年冬。一天,卫士长成元功随周恩来外出,途中他不小心把周恩来使用的茶缸盖从车上掉了下去,盖子找回来时已经变形,怎么也盖不上了。成元功想给周恩来换一个新茶缸,但这件看似容易的事,办起来却很难。因为周恩来一向简朴,物品损坏也不会轻易丢掉。成元功决定“先斩后奏”,他趁周恩来看文件时,悄悄把茶缸拿了出来,到供给处领了一个新的。


  为了不引起周恩来注意,成元功特意等他吃完饭后,才用新茶缸沏好茶放在桌上。正当成元功为周恩来没有发现茶缸被换而高兴时,周恩来突然叫住了他:“你又跟我耍什么花招?旧茶缸呢?”成元功只好道出实情。周恩来说:“旧点怕什么,只要不漏水就没关系。”成元功说:“盖也坏了,您还要经常热饭……”周恩来说:“我早准备好了。”说话间,他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小碟子盖在茶缸上:“这不正合适嘛!”


  在西柏坡周恩来故居,还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台收讯机是一件稀罕物。它讲述的是周恩来严以用权的故事。


  1947年,我军在许昌战役中缴获国民党部队的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由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使用。次年,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前往华东野战军驻地,离开时陈毅托他把这台收讯机带到西柏坡送给周恩来,并附信一封,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品,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


  杨立三到达西柏坡后,便把收讯机和信件交给周恩来。周恩来十分高兴。面对一日千里的革命形势,他太需要了解各方面信息了。但需要归需要,周恩来并没有立即使用它,而是特意写了请示,待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同志都圈阅后方才使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历史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气派的。”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告诉记者,走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透过一个个老物件、老故事,人们可以鲜活感受到一个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 从一个米袋子到一张菜单,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严”是一贯立场,是主基调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严”是一贯立场,是主基调。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是中央苏区人民称颂苏区干部作风的赞歌。这首山歌的原型之一——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的米袋子,就静静摆放在江西省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中。


  1931年,李富春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当时,中央苏区反对贪污浪费和增产节约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兴国县是先进典型。为了解苏区革命生产情况,李富春来到兴国,他脚穿草鞋,身背雨笠,走乡串村调查研究。为了不给政府和群众增加负担,他让爱人蔡畅缝了个米袋子,这个米袋子正面装文件,背面装的是饭筲子,里面是生米和辣椒干。到了中午吃饭时,李富春把米放进老乡的大锅,就着辣椒干解决自己的午餐。就这样,他在一年多时间里,背着米袋子走遍了兴国的大小村庄。这就是苏区提倡的“自带干粮去办公,坚决不乱拿群众一根线,不乱吃群众一粒米”。


  “当年,正是依靠广大苏区干部发扬优良作风,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肖永忠说。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他在这里看到,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成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线绳系着断腿的眼镜。斯诺感慨,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1949年3月,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鲜明提出“两个务必”,警惕全党抵御“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从1983年开始,我们党用三年多的时间对作风和组织进行了整顿。在步入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新世纪之初,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作风入手。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网上展厅,可以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线上展区。许多网友被“历史巨变”展区一张简单的晚餐菜单所吸引,那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的晚餐菜单。


  菜单上是标准的“四菜一汤”:红烧土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还有冬瓜丸子汤;主食则是猪肉馅水饺、西葫芦粉条馅水饺、米饭、花卷和杂粮粥。特别交代不上酒水。这些饭菜,是一桌十人共用的。


  从一个米袋子到一张菜单,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势怎样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一直在赓续。


  3 从“进京赶考”的六条规矩,到新时代八项规定,抓作风建设从定规矩做起,一以贯之,步步深入


  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党纪是党性、党风的重要保障。抓作风建设,必须把规章制度立起来,做到有规可依、有矩可循。


  西柏坡纪念馆收藏陈列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珍贵物件,也记录着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在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千军万马进北京,约法六条,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进入新时代,从定下规矩做起,中国共产党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


  八项规定,成为立规破题的第一步。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对调研、会议、简报、出访、警卫、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提出具体要求。


  规定就是规定,规定是刚性的。针对八项规定中的有关事项,一系列文件陆续下发,将规定具体化。党中央先后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纳入党纪处分范围。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就把作风建设摆上议程,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作出细化完善、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相关配套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查找制度空白、短板和“模糊地带”,推进建章立制、完善配套措施。


  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正风必须肃纪。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作风建设,实质是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通过把一项一项制度规定执行到位,维护制度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92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94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410人。”5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今年4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92个月连续公布月报数据,彰显了坚持不懈纠治“四风”的坚定决心。


  2013年3月,中央纪委第一次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此后,“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成为纠治“四风”的利器,持续释放有规必依、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4 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好作风、好形象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美好蓝图。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抓好作风建设,切实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回首党的百年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个法宝就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中同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延安时期三大优良作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一系列好传统、好作风。实现党在新阶段的宏伟蓝图,仅仅止步于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兴国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每天自带伙食办公的故事传颂至今。最近,兴国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来到刘启耀纪念馆,开展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党课,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江西省各级纪委监委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督推动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解难题暖民心。


  作风问题既有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促进完善制度规范,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今年3月,湖南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违规吃喝问题集中治理,挂牌督办100件“四风”问题线索,针对其中暴露的制度漏洞、监管盲区,公布严禁在机关食堂、“一桌餐”场所、企业内部接待场所违规吃喝等“十严禁”规定,进一步严明制度规矩。四川省纪委监委督促省国资委牵头开展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配套制度建设“回头看”,对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国有企业差旅费标准予以规范。


  加大查处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对不正之风形成持续高压震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盯住抓、持续抓,守住重要节点、强化通报曝光,以有力有效工作举措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特别是搞“包装式”落实、“一刀切式”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施治,不断巩固深化工作成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记者 韩亚栋 李云舒)

责任编辑:周雨荷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从珍贵文物看百年初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06-22 15:49:56
      “七一”临近,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场馆吸引大量年轻人“打卡”,参访革命遗址、重温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蔚然成风。毛泽东打着补丁的裤子、周恩来用碟子当盖的茶缸、彭德怀用降落伞做的衣服……走进红色场馆,一个个老物件,一段段老故事,无声诉说着一个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如何努力清扫党员干部作风上的尘埃,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如何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1周恩来为何要用碟子当茶缸盖?陈毅托人送来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周恩来为什么没有立即使用?走进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着的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周恩来正奋笔疾书,照片左下角是一个用碟子做盖的茶缸。周恩来为何要用碟子当茶缸盖呢?这个看似普通的粗瓷小碟,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精神的生动写照。时间回到1948年冬。一天,卫士长成元功随周恩来外出,途中他不小心把周恩来使用的茶缸盖从车上掉了下去,盖子找回来时已经变形,怎么也盖不上了。成元功想给周恩来换一个新茶缸,但这件看似容易的事,办起来却很难。因为周恩来一向简朴,物品损坏也不会轻易丢掉。成元功决定“先斩后奏”,他趁周恩来看文件时,悄悄把茶缸拿了出来,到供给处领了一个新的。为了不引起周恩来注意,成元功特意等他吃完饭后,才用新茶缸沏好茶放在桌上。正当成元功为周恩来没有发现茶缸被换而高兴时,周恩来突然叫住了他:“你又跟我耍什么花招?旧茶缸呢?”成元功只好道出实情。周恩来说:“旧点怕什么,只要不漏水就没关系。”成元功说:“盖也坏了,您还要经常热饭……”周恩来说:“我早准备好了。”说话间,他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小碟子盖在茶缸上:“这不正合适嘛!”在西柏坡周恩来故居,还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台收讯机是一件稀罕物。它讲述的是周恩来严以用权的故事。1947年,我军在许昌战役中缴获国民党部队的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由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使用。次年,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前往华东野战军驻地,离开时陈毅托他把这台收讯机带到西柏坡送给周恩来,并附信一封,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品,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杨立三到达西柏坡后,便把收讯机和信件交给周恩来。周恩来十分高兴。面对一日千里的革命形势,他太需要了解各方面信息了。但需要归需要,周恩来并没有立即使用它,而是特意写了请示,待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同志都圈阅后方才使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历史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气派的。”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告诉记者,走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透过一个个老物件、老故事,人们可以鲜活感受到一个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从一个米袋子到一张菜单,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严”是一贯立场,是主基调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严”是一贯立场,是主基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是中央苏区人民称颂苏区干部作风的赞歌。这首山歌的原型之一——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的米袋子,就静静摆放在江西省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中。1931年,李富春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当时,中央苏区反对贪污浪费和增产节约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兴国县是先进典型。为了解苏区革命生产情况,李富春来到兴国,他脚穿草鞋,身背雨笠,走乡串村调查研究。为了不给政府和群众增加负担,他让爱人蔡畅缝了个米袋子,这个米袋子正面装文件,背面装的是饭筲子,里面是生米和辣椒干。到了中午吃饭时,李富春把米放进老乡的大锅,就着辣椒干解决自己的午餐。就这样,他在一年多时间里,背着米袋子走遍了兴国的大小村庄。这就是苏区提倡的“自带干粮去办公,坚决不乱拿群众一根线,不乱吃群众一粒米”。“当年,正是依靠广大苏区干部发扬优良作风,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肖永忠说。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他在这里看到,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成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线绳系着断腿的眼镜。斯诺感慨,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1949年3月,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鲜明提出“两个务必”,警惕全党抵御“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从1983年开始,我们党用三年多的时间对作风和组织进行了整顿。在步入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新世纪之初,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作风入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网上展厅,可以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线上展区。许多网友被“历史巨变”展区一张简单的晚餐菜单所吸引,那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的晚餐菜单。菜单上是标准的“四菜一汤”:红烧土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还有冬瓜丸子汤;主食则是猪肉馅水饺、西葫芦粉条馅水饺、米饭、花卷和杂粮粥。特别交代不上酒水。这些饭菜,是一桌十人共用的。从一个米袋子到一张菜单,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势怎样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一直在赓续。3从“进京赶考”的六条规矩,到新时代八项规定,抓作风建设从定规矩做起,一以贯之,步步深入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党纪是党性、党风的重要保障。抓作风建设,必须把规章制度立起来,做到有规可依、有矩可循。西柏坡纪念馆收藏陈列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珍贵物件,也记录着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在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千军万马进北京,约法六条,简明扼要,切中要害。进入新时代,从定下规矩做起,中国共产党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八项规定,成为立规破题的第一步。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对调研、会议、简报、出访、警卫、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就是规定,规定是刚性的。针对八项规定中的有关事项,一系列文件陆续下发,将规定具体化。党中央先后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纳入党纪处分范围。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就把作风建设摆上议程,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作出细化完善、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相关配套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查找制度空白、短板和“模糊地带”,推进建章立制、完善配套措施。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正风必须肃纪。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作风建设,实质是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通过把一项一项制度规定执行到位,维护制度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92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94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410人。”5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今年4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92个月连续公布月报数据,彰显了坚持不懈纠治“四风”的坚定决心。2013年3月,中央纪委第一次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此后,“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成为纠治“四风”的利器,持续释放有规必依、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4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好作风、好形象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美好蓝图。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抓好作风建设,切实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回首党的百年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个法宝就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中同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延安时期三大优良作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一系列好传统、好作风。实现党在新阶段的宏伟蓝图,仅仅止步于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兴国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每天自带伙食办公的故事传颂至今。最近,兴国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来到刘启耀纪念馆,开展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党课,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江西省各级纪委监委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督推动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解难题暖民心。作风问题既有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促进完善制度规范,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今年3月,湖南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违规吃喝问题集中治理,挂牌督办100件“四风”问题线索,针对其中暴露的制度漏洞、监管盲区,公布严禁在机关食堂、“一桌餐”场所、企业内部接待场所违规吃喝等“十严禁”规定,进一步严明制度规矩。四川省纪委监委督促省国资委牵头开展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配套制度建设“回头看”,对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国有企业差旅费标准予以规范。加大查处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对不正之风形成持续高压震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盯住抓、持续抓,守住重要节点、强化通报曝光,以有力有效工作举措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特别是搞“包装式”落实、“一刀切式”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施治,不断巩固深化工作成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记者韩亚栋李云舒)